随着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健身会馆悄然兴起,大多以办理会员卡的经营模式运营。然而,随之而来的小标的额民事纠纷也不断增多,少则千元,多则数万元,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了社会不和谐因素。近日,执行干警在办理一起以某健身会馆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中顺藤摸瓜,短时间内顺利执结。
申请人李某于2018年在位于哈尔滨南岗区某健身会馆学习,并以办理会员卡形式缴纳了课时费,学习一段时间后,当李某再次到该会馆时,发现已被更换为另外一家健身会馆,几经联系原会馆经营者孙某,都渺无音信,李某会员卡中尚有3600元的课时费无处得到退还。无奈,李某经过诉讼,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标的额虽小却牵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执结关系到群众对法院维护社会公平诚信的强烈期待。承办法官按照法定流程对被执行人和申请人所提供的模糊线索进行网络和传统调查,均显示无可供执行财产信息,案件几乎陷入僵局。承办法官并没有放弃,果断将会馆经营者孙某追加为被执行人,经查控显示孙某名下有一辆小轿车,但交管部门确认该车不在孙某名下,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承办法官敏锐的察觉到该车辆可能涉嫌恶意转移财产,经过再次到交管部门调取车辆档案,显示该车在判决后被转移到孙某哥哥名下。承办法官按照车辆档案中的联系地址迅速找到了孙某的哥哥,并向其释明法律及其所面临的法律后果。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孙某主动露面联系承办法官,自动履行了该笔执行款,并向法官真诚的表示悔过,说不应该不讲诚信躲避债务。申请人李某拿到执行款后,向承办法官表示深深谢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家里人的心结终于被打开了,更没有想到法官能够对这么小数额的债务锲而不舍,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拿到了执行款。
标的额虽小,往往关系到群众最现实、最迫切解决的纠纷,牵动的是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集中反映的是典型的社会利益诉求,该案的顺利执结表明了执行干警对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