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哈尔滨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崔震向新闻媒体通报了哈铁两级法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会议由宣传处副处长佟利锋主持。
近年来,哈铁中院党组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实施了“加”大保障、“减”负清障、“乘”势而为、“除”旧立新的“加减乘除”四步工作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哈铁两级法院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加”大保障,完善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加“强领导”,推进党组织设置规范化,目前,哈铁两级法院建立了全面覆盖、运行顺畅的机关党组织体系。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应设尽设;中院机关党委书记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了“三级四岗”责任清单,健全完善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五位一体”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加“高素质”,推进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实施高素质提升工程,党支部均配齐配全专兼职党务干部,三年来先后选派32名党务干部参加省法院党务干部培训,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常态化培训教育,2020年30余名青年党员走上党务干部岗位,多名青年党务干部走上中层领导职位,夯实了人才保障。加“新机制”,推进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每年年初,结合省法院工作思路及时制定党建工作要点,确保全年党建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制定并下发《党组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面对面调研,一对一指导”的工作方式有效落实;结合自身特点细化支部工作流程,采取“3+X”措施(每月发布一次“党建工作提醒”,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笔记检查,每年组织一次“红旗党支部”评选,不定期进行专项工作通报),确保各党(总)支部组织生活落实到位。
“减”负清障,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减“主观障碍”,激发学习行动“自觉性”,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一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每月一学习、党支部每周一学习,推动“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消减干警对学习教育的主观思想负担,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减“客观障碍”,强化学习方法“多样性”,为党员制定特色学习菜单,推进以传统讲座、参观等形式为主向“讲听互动、讲演结合”的新“交互式”形式转变,围绕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举办4次知识竞赛、2次演讲比赛、2次经典诵读、1次红歌演唱会,让广大党员在丰富多样的党日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乘”势而为,深耕审执主业,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力
乘“党员有担当”,审执一线能作先锋示范,通过开设法官讲堂、组织先进党员事迹学习、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等方式,加强干警政治教育,树立党员干警挑重担办难案的鲜明导向,在党建工作引领下,三年来,哈铁两级法院荣获省级以上集体表彰奖励25次、个人表彰奖励85次,3篇司法调研论文在最高院论文评选中获奖,实现了党员担当与审执质效、党建进步与法院发展同向推进、同步增强的良好局面。乘“青年显锐气”,攻坚克难勇于奋楫扬帆,积极选用青年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深入执行一线,充实执行团队力量,通过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青年干警讲党课等方式抓好青年干警理论武装,近三年两级法院基层党组织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70名,其中青年党员占比52.85%。乘“为民办实事”,志愿活动优化司法服务,全力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打造了站前普法宣传、帮扶困难学生、送法进企业、服务进社区等一系列党建服务品牌,三年来累计开展各项司法服务活动600余次,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干警志愿献血和爱心捐款,并先后两批派出99名党员干警参加一线防疫工作,连续26天协助开展联合防疫检查,指导企业依法复工复产。
“除”旧立新,做强党建品牌,激活基层党组织创新力
除“旧观念”,创建“党建+互联网”深度互动品牌,于2018年,依托法院内网筹建了全省首个党建专题网站——哈铁中院机关党建网,现已实现了“一条主线、五大主体、多形式互动”全开放自主化应用的两级法院党建工作阵地,至今已更新内容3000余条,实现了党员随时签到学习、党组织自主管理、优秀成果交流互动、支部工作“线下线上”同步、党建工作蓬勃发展的新气象。除“旧思维”,探索“党建+党课”自主创新品牌,着眼于省情特点,拍摄、编辑具有哈铁两级法院思想、工作特色的“微党课”共9期,是全省法院党课教育方面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尝试,曾被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专题报道并多次受到省法院机关党委表扬。除“旧模式”,培育“党建+文化”动态联动品牌,利用党员自身特长成立了7个文化活动小组,还组织举办了讲座培训、普法宣传、书画摄影、志愿服务、登山徒步、观影观展等各类文体活动32项,哈铁中院及下辖三个基层法院被授予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今后,哈铁中院将积极总结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组织建设,切实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推动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推动哈铁两级法院整体高质量发展、推动司法工作更好服务于“十四五”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贡献更大的力量!